一线丨今天跑了1300公里
狂风肆虐,黄沙漫天,陕北沙尘暴的第二天,无日、无月、无星。
细密的沙粒钻进衣领袖口,在齿间咯吱作响,连呼吸都带着泥土的腥涩,仿佛要把人活埋在这流动的坟墓里。洗车店老板干脆利索地拒绝了我的洗车要求:“谁在这天气洗车,憨憨哟!”
业务需要跑个长途,往返一趟整好1000公里。上午出发时气温-8°,寒风刮到脸上刀割一般,枯枝如骨刺破灰黄的天穹在寒风中发出呜咽般的颤响。路过富县时化成了遍野的山花烂漫,绛粉如脂白花似雪黄缀碎金在春风里轻轻摇曳。等到入了长安已是短袖长裙,丈八路边的夜市亮起灯火,冰峰汽水的玻璃瓶叮当作响,油泼辣子的香气染红了夕阳,勾着下班的行人流连忘返。一日千里恍如隔世。
感谢同事的陪伴,千里之行也变得有趣许多。唠嗑闲聊到活着的意义是什么?都认为人活着总要做点什么。有研究表明长期刷短视频会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,具体表现为没有耐心去做一件复杂、耗时或需要逻辑思维的任务,比如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或者耐心看完一部好剧。简单的欲望只需要放纵就能实现,而高级的欲望需要自律和克制。对于活着,有意义好好活的努力不是百米竞速更像是一场马拉松,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。倡导速胜论和速败论的其实是同一种人。想要逆风翻盘,日积月累的厚积薄发才是正道。

在现场放下设备和人员,再次独上高速,安静的车厢让定速巡航时引擎转为平稳的嗡嗡声,轮胎碾过柏油路面的声音沙沙作响,像是细碎的耳语。凌晨2:30赶到县城,与预想中的深夜独行不同,高速上排成长龙的半挂车队、县城里疾驰而过的车和满身反光条装的代驾小哥都在告诉我,在为生活奔波的路上并不孤单。
真正的中年危机,一个是“已经学不会了”,一个是“这些我都会不需要学”。《荀子·修身》曰“道虽迩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”—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可成。
-END-